融入流动的中国,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时间:2023-08-09 13:00:35
融入流动的中国,做新时代的追梦人[此文共1299字]

融入流动的中国,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今天,让我们从一个出现在各大媒体的高频词说起,这个词儿是:流动的中国。

随着这个词语,我们的思绪回到了2018年12月31日的那个夜晚。7时,华灯初上。我们的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

“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这是习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的深情言语。

“流动”,好一个充满动感、蕴含张力的词语。

“流动”,同样是整个中原敢于筑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前进姿态。作为一个中原媒体人,我的采访脚步紧跟这种“流动”,从一个个采访对象和新闻现场去近距离的观察中原融入“流动的中国”时的前进形象。

在开往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的工程车上,庞尚明向我说起了他的大担当。那是一个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故事。夏季温度可达75度,冬季则在零下40度左右,每年扬沙天气超过了150天。这就是巴丹吉林沙漠,我国自然环境最恶劣的沙漠。一次又一次挫折的低潮中,是祖国两个字不断给庞尚明以信念。为中国的能源安全寻找接替的阵地,从拐1井到拐14井,尽管黑发熬成了白头,干涸已久的拐子湖却涌来了春天的洪流。

在开往四川普光的车厢里,杜莉跟我讲出了她的大志向。那是一个关于三代人传承石油精神的故事。我还记得她在我的面前唱起那首歌: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一个游学海外7年的孩子更能体会这字字句句之中的情。于是,博士毕业的杜莉放弃在美国留校任教的机会,谢绝国外企业的高新聘请,万里奔向普光。一个石油女儿的报国之志在大巴山里扎下了根。她说要和自己的石油父辈一样为祖国的石油化学工业事业做一点工作。在普光我见到了一批批回国追梦的年轻人,将自己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与国家的沉浮兴衰紧密相连。凭借一腔热血与辛勤奉献,为流动的中国带来生机。

在去往安徽淮南的路上,谢晓东说起了他的大气量。那是国有企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向旧发展方式告别的故事。在石化总厂工作了整整28年的谢向东被分流到中安联合的时候已经52岁了。在痛苦中蜕变,在蜕变中重新踏上追梦的旅程,现在和谢晓东一起在中安联合从新出发的53名中原人,事业光明。我看到了一个担负起中国经济轻装简行重担的群体。他们理解、承担、向前。他们必定被国企改革的历程铭记。

在奔赴伊拉克的途中,赵发军谈起了他的大梦想。那是中国梦与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梦想实现对接的故事。2018年春节的温暖还没有褪去,战争的恐怖已切切实实来到赵发军的面前。掩藏于废墟之下的地雷,让他迈出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冒着战争的硝烟烽火,面对严峻的生死考验,他的团队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建起了伊拉克境内最大的油气水电一体化处理中心项目,点燃了伊拉克战后经济恢复的希望。中原石油人正在为当今的中国不断做大“一带一路”朋友圈奋斗着。

远行,是这个国家内部、国家与世界的深度互动。当一个又一个中原石油人一次又一次将乡愁打包进行囊,告别故土亲人,汇聚到站台的时候,流动的中国又一次开始加速了。流动开放中,每一个梦想都可以拔节生长,每个人都能有人生出彩的希望。中国,便有了最具活力的底色。

庞尚明、杜莉、谢晓东、赵发军的故事都呈现在了我采编的《中原时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节目的系列中。《中原时评》始终追赶流动中国的速度,深入中原人生产生活一线,采写生动、鲜活、接地气、暖人心、充满正能量的精品佳作。在这些“走”的感悟、“行”的体会中,与观众一起从“流动”中感受繁荣发展的活力,感受追梦圆梦的激情。

未来,我会追随着每个中原人矢志前行的追梦脚步,志之所趋,穷山距海,不可阻挡。

《融入流动的中国,做新时代的追梦人[此文共129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