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起点》读后感——有韵的建党史

时间:2023-06-12 22:58:06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有韵的建党史[此文共2131字]

拿起《红色的起点》这本书很是巧合,也很是意外,暑夏的一个傍晚,在图书馆陪伴孩子的我穿梭在一排排的书架中,突然视线就停留在了这本书上,翻看了几页序之后,朗朗的读书声伴着红色宣言在耳畔回响,低头看着手里的这本书卷,一幅幅历史画面在我脑海中徐徐铺展……

   以前的我只是通过历史课本和一些电影碎片化的知道一些简单党史知识,只知道党的“一大”会址在嘉兴南湖船上,也一直以为“一大”召开的时间是1921年7月1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建党节”,通过阅读此书,我才慢慢了解到,原来“一大”具体会议的主要阶段是在上海望志路106号、108号(李汉俊公馆),而后又转到嘉兴南湖船上,而“一大”的时间是从1921年7月23日开始到31日结束……叶永烈先生笔下的文字把我静静带回了那段刻骨铭心的烽火年代,时光如流水,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昔日闪光的浪涛,那些人,那些事,历历在目,仿佛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

    在这本书中,作者对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过程的风云人物一一描述,在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作者以客观的笔调,忠于史实。此书给我的最大感触却并不是它的纪实性,而是在于作者对于这些领袖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与通常的“党史读物”不同,作者在书中,十分注意观察、揣摩中共“一大”代表的性格。正如作者自谓:“我发觉,没有着意‘塑造’,他们本身的性格便是十分鲜明的,一人一貌,彼此不同。”例如 ……此处隐藏883个字……公博当年潜逃美国时把“一大”带了过去,并翻译成了英文版,随后又在苏联找到了俄文版中共“一大”文献, 更奇怪的是在美国发现的和在苏联发现的文献内容中在第10条和第12条之间都共同的少了一条, 是起草者把第11条误编为第12条?还是手写稿中漏写了第11条?又或者是第11条引起很大的争议,付诸大会表决时被删去?尚还有很多谜团尚未被揭开,我想,这个历史之谜,要待有朝一日发现中共“一大”文件中文原稿时,才能判定。

     在本书中,毛泽东的出现也极大的吸引了我,就在《新青年》杂志推出一篇又一篇彪炳显赫的雄文之际,在1917年4月号,登出了一篇《体育之研究》,此文作者的名字是“二十八画生”,而这位“二十八画生”正是后来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名字的笔画,正好28画!《体育之研究》是迄今发现的毛泽东公开发表的最早的文章,也就是说,毛泽东的“处女作”是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少年的毛泽东便显示的与众不同,先在湖南一师求学,后在恩师杨昌济的极力推荐下来到了北大,并跟随李大钊在图书馆当了个图书管理员,在北大短暂的时光却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北大的新思想,新文化给他很大的影响,陈独秀,李大钊等一大批马克思主义探索者对毛泽东的思想根本性转变起来决定性作用。

   回首这 97 年,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如今,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中,不需要担心战争,不需要担心未来。但是,现在细细想想,这些都是在各个时期的革命者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受伤,不怕牺牲,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各种敌人,浴血奋斗所换来的,这点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的。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先驱者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有韵的建党史[此文共213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