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德国笔记》读后感(精选多篇)[此文共14249字]](https://img.hxli.com/upload/5360.jpg)
第一篇:《我的德国笔记》读后感
《我的德国笔记》是张海迪xx年5月应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科学研究和艺术部部长戈佩尔先生的邀请,到班贝格做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期间写的一部散文集。它真实记录了海迪在班贝格国际艺术家之家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情况。海迪克服了残疾带来的困难,坚持学习德语和欧洲文化,她以女性作家特有的清新、典雅、温润、细腻的笔调,为我们描述了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班贝格和其他欧洲城市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艺术现状。其中《班贝格美丽的夏天》、《雷格尼茨河的随想》、《千年古堡的美好记忆》等都是很好的游记作品;记事叙人的文章有:《我的德国邻居》、《喜欢中国古诗词的德国老人》、《高尔曼先生的菜汤》、《伊布拉赫监狱的文学讲座》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一些感悟性的文章如《秋天的日记》、《诗意栖居的心灵》、《太阳永远照耀》等,读后使我的心灵受到感动和温暖,也使我的思想受到了深刻的启迪和洗礼。
尤其值得称道是《秋天的日记》,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堪称全书之冠,可直接入选小学生或中学生课本,海迪在该文中写道:“当一个人想要成就一项事业,或者想要达到一个崇高的目标时,总会觉得时间很紧迫。埋头在一页一页的读书中,深深被吸引在计算机前飞快打字的时候,钟表的时针悄悄地转了过去,连教堂的钟声也听不见了。从宁静的下午到万籁俱寂的深夜,黎明前的微光从教堂的高塔后面无声无息地显露出来......凌晨时已经困得睁不开眼,决定去睡觉,躺在床上却又忍不住拿起德语课本。要知道,稍一松手,时间就飞走了,我就没有今 ……此处隐藏14422个字……
以上的几种形式欠缺时的补救方式的基本制度,我没有多介绍,只是关注两点:违反形式强制的结果并非绝对无效;而关于无效的补救则多考虑的是甚至不厌其烦的考虑当事人的意思。
我们看到,即使在非常强调形式的地方也处处体现了对当事人意思的尊重。在法律的适用中,不管是拉伦茨、梅迪库斯还是帝国法院、联邦法院都非常强调要推测当事人的意思。这与我们通常的看法是有区别的。
在读《德国民法通论》时,经常感觉我们对德国民法只是了解了一个大概,而不是非常通透的了解整个制度和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我们对德国民法的借鉴也存在断章取义的地方,比如关于物权行为与无权处分,所有权保留在理论解释上的协调问题登。代理行为中的授权行为与委任契约的区分与债权性为与物权行为不区分的整个法典的指导思想的协调问题。我们以为非常有道理的地方也许仍然是我们一知半解的地方,我们以为德国人很迂腐也许恰是我们的不了解导致的。
从读《德国民法通论》可以感觉到,《德国民法典》的确是一部令人惊叹的杰作,它不但有深厚的法哲学基础,新颖的体系,而且各个制度之间的协调性也非常好。其之后有那么多追随者也理所当然。我们的《民法典》应该制定成怎样,能否以及如何这样制定,如果如学者所梦想的制定一部21世纪的范式民法典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总之,《德国民法通论》是一部非常耐读的经典之作。其思想是深刻的,文字于平和中有一种简洁精到之美。读了之后,才感到自己从前很多对民法的认识是机械、呆板、刻意的,自己对体系的认识是僵死的,对内容的理解也是苍白的。当然,也知道自己知道的太少,学的太少。这本书还需要以后反复的阅读,揣摩,思考——只有这样方能逐渐的接近作者思想的精髓。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