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很少有人会否认德国人在总体上是勤勉而守纪律的,认真和干劲都达到无情的程度,对于他们所执行的任务是忠诚和专心致志的;他们有一种强烈的纪律与责任心,而且严格服从当局;他们在遇到身体上的危险时,时常表现出自我牺牲的决心和大无畏的精神。所有这一切把德国人造就成完成指派任务的有效工具,并且,在旧的普鲁士邦和普鲁士大统治的新的帝国中,他们就是这样被细心地培养起来的。人们时常认为“典型的德国人”所缺少的个人主义美德是,宽容和尊重其他的个人和他们的意见,独立精神,正直的性格和维护自己的意见而不为上级所左右的那种意愿,德国人也常常意识到自己缺乏这一点,并把这叫做“刚直不阿”;还有对于弱者和衰老者的体恤,和只是个人自由的古老传统才创造出来的对权力的极度鄙视与憎恨。他们似乎还缺少大多数很细小的、但很重要的品质,就是在一个自由社会里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那些品质:和蔼和幽默感,个人谦逊,尊重别人的隐私和对邻人的善意怀有信任。
在以上这些言论之后,我们再说,这些个人主义的美德同时也是重大的社会美德,便不会使人惊奇了,这些美德减少社会交往中的磨擦,使从上至下的控制更无必要而同时又使这种控制更难实现。
哪里存在着一个凌驾一切的共同目标,哪里就没有任何一般的道德或规则的容身之地。在战时,我们自己曾在有限的限度内亲身经历过这一点。但在英国,就是战争和极大的危险也只是造成在一定程度上近似于极权主义的局面,几乎不会为了一个单独的目的而将其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搁置一旁而不 ……此处隐藏13889个字……南京?有的。所有这些都是地狱。那么,也许我们现在所生活的社会是美好的,我们可以不再颠沛流离,不再饱受战争侵略之苦。我们可以家人团聚,过上温饱甚至富裕的生活。我们可以接受教育,收到知识的熏陶。这些也许都足以说明我们的日子正在好起来。然而,在这样的看似美好的一个世界里,人们被剥夺了说某一些话的自由,而且这些不让说的某些话,讲出来纯粹只是因为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某个地方垮了座煤矿,而这个地方的政府欺上瞒下企图瞒天过海;有个国家企业的牛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了问题,它不仅没有倒闭,反而照样广告满天飞。一个社会不能鼓励各种各样的职业发展(当然在法律范围允许内的职业),而是天天都有名人出来宣扬成功学,鼓励拜金。这样的社会算不算坏?我不知道生活在这样的世界是好还是坏,如果好,有多好,如果坏,又有多坏?我只是一个小小的百姓,连自己的事都管不好,为学业担忧,为生活犯愁,无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是精英知识分子,我不敢妄自评价一个社会的好坏。但现在,我,一个小小年纪,未经世事的少年,不幸看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沉默,这个沉默也许已经很久了,只是因为我的无知和浅薄,现在才发现。这也许是悲哀的,是被动的,因为自由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只是一幅太过虚幻的画卷,但我却希望,也许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这幅画卷变为现实的那一天。
现实也许是冷酷伤人的,而希望却是美好善良的。
而我们,正是将肩负着将希望接入现实这项使命的人。
参考书目:
《通往奴役之路》
原作名: the road to serfdom
作者: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
译者: 王明毅 / 冯兴元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