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英雄的气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力行”
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或“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或“聪明秀出,胆力过人”。中华民族向来尚英雄,也盛产英雄。从“壮志饥餐胡虏肉”的岳飞,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到“须把乾坤力挽回”的秋瑾……英雄身上所展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如丰碑、如灯塔,高悬天际、灿若星辰,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天际线。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泱泱南湖、莽莽井冈、滔滔湘江、茫茫雪山、漫漫草地、高高六盘、巍巍太行,抗外侮、斗强敌、平**、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应变局……每一寸土地都留下英雄的足迹,每一步征程都浸染英雄的鲜血。岂曰无碑,山河为碑。英雄不惧渡沧海,谱写了时代的慷慨悲歌;英雄精神海天张,铸造了民族的血脉精魂。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人民军队征途如虹,人民军队英雄辈出。回望我军铁血征程,万里长征“三军过后尽开颜”,抗日战争“驱逐倭儿共一樽”,解放战争“天翻地覆慨而慷”,朝鲜战场“击溃强敌奏凯歌”,没有一场战争不是惊心动魄的英雄传奇,没有一个故事不是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试想,如果没有十七勇士敢坐“第一船”的血性胆魄,红军如何惊险越过天堑大渡河?如果没有众多像邱少云一样的钢铁战士,志愿军如何坚守上甘岭43天岿然不动?如果没有空降兵十五勇士在汶川上空的惊天一跳,抗震军民如何打通重灾区与外界的生命通道?英雄所在,即是力量所在、胜利所在。
英雄不是点燃的蜡烛,而是一束纯净的阳光。每一次对英雄的仰望,都是一次唤醒初心使命的自我点名;每一次对英雄的缅怀,都是一次砥砺责任担当的郑重宣誓。革命事业是英雄的事业,人民军队是英雄的军队。没有革命英雄主义就不可能铸就英雄军队。英雄身上舍生取义的伟大抉择、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公而无私的宽阔胸襟、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最能树立忠诚于党、敢打必胜、献身使命的精神坐标,最能凝聚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强大力量。这是强国强军之动力,也是战旗不倒之根本。
“血脉流贯弦歌不辍,爝火传薪松竹常青。”铭记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传承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英雄之举气壮山河;汶川抗震中,高举“长大我当空降兵”横幅送别官兵的程强,后来成长为“黄继光班”的班长;强军征程上,“黄继光连”第37任指导员余海龙,带领连队官兵传承英雄精神,牢牢守住新时代“上甘岭”阵地……这是薪火相传的血脉赓续,这是割舍不断的基因谱系,英雄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朽。
“东风吹醒英雄梦,笑对青山万重天。”回望历史,不只是采摘耀眼的花朵,更是去获取熔岩一般运行奔腾的地火。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强军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英雄精神越光大,强军兴军就越有力量,强军事业就越辉煌。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更加迫切呼唤群英荟萃,更加需要激荡英雄浩气。
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写道:“打开窗子吧!……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打开百年党史之窗,找回英雄记忆,捍卫英雄认同,继续踏着英雄的足迹,不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雄精神,凝聚奋进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