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

时间:2024-01-13 16:19:21
高一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此文共1469字]

高一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

老师的角度:课本中文章的教学主要分为阅读课和知识点讲解。阅读课在最开始的过程就是读前预测、读中通过扫读、跳读和细读等阅读技巧来理解文章内容,针对每一种阅读技巧设计一些文章大意题、细节理解题或者作者态度题来考察学生读后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快速扫读,学生能够掌握文章大意(问答题),通过跳读来发现或判断文章中的一些细节问题(选择题或判断正误题),最后通过逐段细读来理解每一段的段落大意(找出每段的关键句或总结出每段的段意;有时还会对某一段的内容进行挖空,让学生回答,也是引导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文章细节。)经过这三次阅读,学生应该对文章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然后设计一些文章题目解读、作者态度把握或者根据文章推理之类的一些选择题(这样的问题一般需要对文章有深入正确的理解才能做对)。很多情况下都会再添加一个文章缩写版本的填空,一方面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注意一些词汇的运用。但实际上,由于时间限制,最后这道题几乎没有在课堂上展示过。

实际的课堂:在必修1的5个单元学习中,每个大阅读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教学过程进行的,但是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学生的阅读能力似乎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大阅读的文章篇幅一般较长,而学生的扫读、跳读、细读基本上没什么区别,都是把文章从头读到尾,有时学生会拿着单词表找生词意思,甚至直接对着中文翻译看,虽然我有所制止,但学生阅读速度还是比较慢的,阅读时间较长,没有达到预期的阅读速度,所以阅读课基本上都要进行两节课。另外,有时设计的问题有些简单,并且重复,不能很好的锻炼学生思维品质,并且让课堂显得拖沓缓慢。感觉只是在讲课本里的文章,而不能很好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改进:教学进度不容拖沓,经过听课和反思,在目前和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有一些改进,这个改进主要是借助思维导图。之前在学生读文章前也是不断提醒学生阅读时画出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但很少跟学生说哪些属于重要信息。后来,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教学生阅读时要画出文章的5Wh(who, when, where, why, what)和一个How这些信息,因为根据这些信息,一般就能总结出文章大意。在问文章大意时,先引导学生提炼出一个或两个关键词,关键词是文章大意的重要一部分。然后再引导学生回答文章中的5Wh和一个How这些信息,将这些信息与关键词结合起来就能总结出文章大意了。有时,这些信息不用全部说出来,可能只需要who, when, where等这几个表层信息就够了。或许这并不适用于所有体裁的文章,但对于目前最常见的记叙文是可以的。文章大意说出来之后,继续引导学生找出或总结出所有这些信息(why, what, how可能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形成思维导图,串成整篇文章。这是希望学生读完一遍文章之后完成的任务,能够根据这几个信息形成的思维导图理解文章的大概。下一步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把文章结构和文章内容结合起来,形成另外一个思维导图。文章结构最好把握的就是已经划分好的段落,所以还是要让学生总结出每段的短意,然后根据段落大意再次理解文章的书写逻辑(为什么这样划分段落,为什么是这样的段落顺序?),通过思考这个逻辑再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就能体会出文章的总分结构或总分总结构。文章结构的理解不仅能帮助学生刚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和行文逻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学习结构合理、逻辑清晰的写作模式。在这第二遍的阅读中,学生需要动脑筋进行一定的总结归纳,而这样的总结归纳往往对一些比较难的大意理解题和推理判断题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在总结段落大意时,希望对每一段的内容也形成一个小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细节的同时,理解每段的行文逻辑(作者如何来支撑或阐述段落大意的)。刚开始,老师先画出这两个大的思维导图,带领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形成以这样的方式理解文章的意识,然后第一个理想的效果是学生能够根据思维导图逐段复述文章内容,第二个理想的效果是学生自己能够在读完文章之后画出思维导图,并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文章内容。

《高一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此文共146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