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班化教学模式初探
一、小规模学校产生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12年到2017年5年的时间里,中国有700万农村人口在城市定居,成为城市居民,农村人口逐年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优质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城镇学校,为了追求优质的教育,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人在近10年内兴起了择校热潮,农村大量的适龄儿童纷纷转入城镇学校或附近的中心小学和中心幼儿园,偏远山区学校规模越来越小,小班教学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小规模学校的现状和小班教学的困惑
目前,小规模学校主要在离乡镇所在地较远的偏远山区,其共同特点是学生人数少,大多不超过100人,生源大多是由没文化的爷爷奶奶照管的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弱智儿童和困难家庭儿童,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教师数量少且老龄化严重,教师队伍主要由校请教师、公建民营教师,代课教师和已经转正的代课教师构成,这些教师大多没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知识面窄,缺乏艺术特长,观念老,理念旧,职业倦怠感强,大多数留守在同一所学校 ……此处隐藏753个字……满活力和趣味的高效课堂。
四、小班教学模式的尝试
在反复地讨论研究中,我尝试着进行了“三个转变”和“三个结合”实践。
1、由注重完成教学任务向注重落实教学目标转变。由于班上人数少,课堂上出了完成教学任务外,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达标测试,经过对不同层次学生不同方式和不同侧面的测试试,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安排课后学习任务。
2、由注重关注全体学生向注重关注学困生转变;
3、由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注学生的学转变;
4、集体训练和个体训练相结合;
5、集体辅导和一对一辅导相结合;
6、统一要求和分层要求相结合;
其实,无论是“小班”,还是“大班”,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在新常态、新形势下最大可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差异,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努力营造快乐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行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使小班化教学生动有效的开展是我们农村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研究的深刻课题和艰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