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进课堂心得体会

时间:2023-12-29 09:41:26
“四史”教育进课堂心得体会[此文共1445字]

“四史”教育进课堂心得体会

“四史”教育进校园需要进一步强化课堂的教育功能,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用生动翔实的案例、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四史”教育除了是学校思政课,德育课的授课内容之外,也是各类学科的授课辐射范围,充分挖掘学科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四史”教育资源,坚持灌输和启发相统一,引导青少年明辩事理,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奋斗精神。

了解了“和谁融”的问题,我们来讨论“怎么融”。

1.结合课程自身特点

我所教授的实操课程同“四史”学习没有直接关系,但“向师性”是一项宝贵的德育资源,学生尊敬老师、崇拜老师、乐意接受老师教导的自然心理倾向被发挥到极致,通过在课程上发挥教师的示范性,弘扬社会主义主主旋律和爱国主义精神,“四史”教育便深入学生的内心,学生从心底主动接受。

2.思想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世纪老人冰心与读者谈读书体会时,分享了她读书的秘诀,便是“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同样,教师要教会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摆在第一个的是“读好书”,对书籍的选择很重要,书籍但如此,更何况对于三观的选择呢?作为我国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在“四史”教育的课程中,坚持思想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坚持思想性与学理性相统一首先要坚定地确定方向,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后面再多功也徒劳,不过是南辕北辙,买椟还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在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麻利,路越走越宽,心里越走越自信;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正确的历史观,拥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有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人生追求,学生才会有信仰,民族才会有希望。学校教育的核心归根结底是德育,学生德育的核心是价值观教育,学校思政课的核心便是价值观教育,也就是“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四史”学习进校园,首先要确定的就是价值观取向上的决定性内容,也就是党的教育事业必须坚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厘清“立德树人”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是信仰的教育。当代青年学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未来,学生拥有信仰,民族的未来更有希望,国家也更有力量。正如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信仰的力量》所说:“信仰象征着人类的理想,代表着人类不断探索追求的渴望,因为那里有我们未来曾踏足的原始,鬼斧神工的辉煌,碧海青天的梦想。我们为自己的信仰奋斗终生。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

回望历史,观眼现在,放眼未来,历史和现实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思政课最好的教材,更是“四史”学习最生动的教具,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坚持思想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课程的挖掘和宣传。

3.深入推进

学生身心发展有其独特的规律,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处于螺旋式上升的思维进程,因此“四史”的学习也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必须增强课程内容的科学性,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持之以恒,绵延不断地深入开展。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拉锯战”,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极易受外界影响。因此一定要使用科学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育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投射到学生教育的方方面面,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也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三观;既培养学生重“四史”理论的学习,也要培养学生重视社会实践生活实际的体验;既培养学生在思想行为上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培养学生在情感态度上主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史”教育进课堂心得体会[此文共144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