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积极性探索
一、课程改革的思考
1、树立改革意识
新课程体系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但是,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小学语文教师树立改革意识,从思想上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对以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在这种要求下,老师们要使课堂内容丰富多样化,努力促使使“改革”与学习“成绩”双丰收,语文老师要做好新课改下新的教学准备,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意识,要遵循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和独立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
2、转变教学思路
传统的教学观念必须得到改变,不能流于形式,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革,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依然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自身缺乏自觉性、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在课堂上的定位,认识到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只能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做好引导工作,不能过度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想象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故事中的情境生动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老师与学生加强交流提问,老师可以问学生: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为什么总是找错?并组织 ……此处隐藏780个字……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教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的过程,只有把自己当成学生和他们一起学习,才能实现更好地“教学”。乡村孩子大多内心比较封闭,只有放下老师的架子,与他们打成一片,才能真正打开孩子们的心扉,但这需要一定的恒心和智慧。于老师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五十年的教育生涯,他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这是多么难能可贵,也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把自己当成孩子,以他们的视野看实物、想问题,才能最快的掌握学生的兴趣和疑惑,那些顽皮的学生,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只要积极引导,用心去关怀,他们都会有所转变。只有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才能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学习动态和心理状态,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是教育的第一要务。
3、加强合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困惑,无论是学生的管理方面,还是自我语文素养提升上,都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善于了解其他学科,积极地与其他课程老师交流合作,互相促进,不能将自己的课程当做孤立的教学。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所不同,但对学生的管理,课堂讲课方式,板书书写方法基本上大同小异,多向老教师请教,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与学生更要加强合作交流,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学生进行平等沟通,帮助他们改正自身缺点。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重要的是要了解相邻学科的思想、内涵和科学方思维方法,要将其他学科的思想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到学生中去,实现人的综合教育。
参考文献:
[1] 于永正.我的教育故事[M].北京: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2] 徐明珠.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