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校本教材解读

时间:2023-06-24 09:42:18
德育校本教材解读[此文共1359字]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校本课程在不断发生改变,通过文学积累实施德育教育对小学校本德育教育起到重要作用,其不仅满足了学校素质教育需求,同时也充分落实了新课程改革。实验小学多次修订校本教材,促使小学校本德育实践进行有效落实,使得知识可以真正深入到学生内心,提升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进而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校本课程的开发,强调的是师生的共同发展,将学校作为主要中心,而后全面开发资源,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并充分利用到了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希望通过传统诗词文化资源,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文化,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探究、体验过程中认同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精神,进而从中学会待人接物,形成明事理、辩是非等优秀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校本德育实践活动开发指导思想与依据

以少先队德育实践活动方式实施德育教育,主要就是利用贴近学生真实生活,促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而后与活动主题进行相互融合,而后在体验的过程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设计小学德育校本实践综合活动时,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因此,相关课程的开发需要以学生个体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为导向,遵循自主性与开放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进而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出自然、社会、自我相互联系的认识体系,提升思想价值观念,学会责任与担当等,全面使学生的学科知识以及综合素养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二、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构建

教材内容涉及爱国教育、感恩教育、英雄人物品质学习等,并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实施德育校本课程建设。

(一)主题活动构建目标

促使多学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文化,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传统文化,产生一种自豪感。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将新课改思想进行践行,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并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学习方式的目的,从根本上体现了教育本质。学校从各个学科特点出发,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比如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设置系列课程活动。在学生了解诗词文化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国学精髓产生学习欲望,进而深入到知识探究中,同时,也接触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道德品质。

(二)主题活动构建形式

1.显性德育课程

一方面,主要是建立在课堂教学之上的校本德育知识类课程。例如:借助童谣、《三百千》等诵读内容,教育学生爱祖国、知礼仪……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优势,开发校本德育活动类课程。例如:通过“读书汇报会”,开展诗词擂台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以小组合作方式,尝试着开展调查报告或小专题研究,针对一位诗人展开深入的学习:《走进李白》、《辛弃疾的一生》……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辅助进行讲解和指导,提升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理解,最终达到学习道理的教学目的。

2.隐性德育课程

首先,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校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利用校内景观设计、文化橱窗等渗透德育知识。每个楼层一个德育主题:立德、立学、立行、立身。其次,也可以积极构建校园精神环境,利用与校园本土文化相关的名人名言、警句等,在其中体现德育教育,比如《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最后,可以借助当地历史遗址、博物馆等环境,带领学生亲身实践,开展研学活动中。

3.活动实施途径

学校每年为新生设置《开笔礼》、《立人教育成果汇报》……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快速融入校园生活,开启求学之旅。在系列活动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参与活动意识,可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的形成小组,相互配合完成相关活动任务,团队合作意识较浓。

总而言之,通过实施多学科融合式课程实践,可以有效落实德育教育,对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德育校本教材解读[此文共135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