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清运处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目前,第三轮“三万”活动已进入尾声,市“三万”活动办重点围绕农村垃圾清运处体系建设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
从2012年5月起,各地将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围绕构建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的目标,严格按照《仙桃市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统一部署,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特别是“洁万家”活动开展以来,农村清洁工程向纵深推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有所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农村环卫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初步统计,全市已投入近7000万元,重点建设六类环卫基础配套设施。一是垃圾池(桶)。投入2268万元,建设垃圾池(桶)41888口,按照每5户左右一口池(桶)标准,已覆盖全市85%以上的农户。剅河、彭场、郭河、沔城等地垃圾池(桶)基本实现全覆盖。二是清运车。投入416万元,配有手拖、板车等小型清运车1315辆,每3-4个村民小组配有一台清运车。剅河、西流河、彭场、郭河、沔城、陈场等地清运车全部配备到位。三是转运车。投资432万元,购置垃圾转运车30辆。除城区外,三伏潭、长埫口、西流河等地主动与东风公司联系,分别购置先进实用的垃圾转运车3台以上。四是垃圾厢。投资192万元,配套厢体248个,主要分布在城区、中心集镇及城郊、镇郊和主要通道沿线。五是压缩式中转站。计划投入1200多万元,在15个镇建设17座压缩式中转站,各地的基础工程可于月底前基本建成,胡场、西流河本月可完成设备安装, ……此处隐藏2410个字……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按确定的处理模式定出长规划,做出短安排,要有走“市处理”模式过渡期内的具体计划。城区周边有条件的地方,尽早建立完善收运系统,将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到市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建有标准化填埋场的地方,要不断扩大辐射范围,做实“镇处理”模式;在缺乏垃圾处理场的地方,鼓励农民开展简易、有效方式处理,或实行垃圾分片划区填埋。要围绕垃圾焚烧发电的这一最终处理模式,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量力而行,确保实现垃圾“全收集、全处理”。
3、拓宽渠道,确保稳定的资金作后盾。市财政要列支专项奖补基金实行“以奖代补”,市直各部门要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地方政府要建立奖补机制,切块专项资金用于村庄环境整治;村级要在环境整治资金筹措上各显其能、各尽其责。条件好的村拿出专项资金单独核算,条件较差的村也要多方寻求支持,破解资金难题;群众出资要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统一标准,统一收取,让清洁费成为农民受益的合理负担。
4、着眼长远,推进常态化管理。镇办推行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村级落实专人负责制,指派一名专职干部负责,实行专人专职、专岗专责;保洁员配备和管理实施制度化,从年龄层次、个人素质、工作能力上严格把关,实事求是签订工作责任状,严格奖赔结硬账,建立起长效保洁队伍。
5、整合项目,集中力量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整体布局、共同配合、不断探索的过程。环卫设施要向底子薄、基础差的地方倾斜,畜禽养殖治污项目要向养殖大镇、养殖大户倾斜,造林绿化要向重点线路、主要通道倾斜,道路建设要向偏远地带、运输要道倾斜,在全市上下形成农村环境整治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