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呐喊的知识点

时间:2024-01-31 13:00:21
高考语文呐喊的知识点[此文共2427字]

【摘要】高考语文呐喊的知识点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收录鲁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语文呐喊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考语文呐喊的知识

1、请按时间列出《呐喊》的各个作品:

发表于五四运动前:《狂人日记》《孔乙已》《药》

发表于五四运动后:《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阿 Q 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2、《狂人日记》:

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新青年》,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本篇塑造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

3、《孔乙己》:

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穷困、潦倒、迂腐、麻木的孔乙己,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终被封建社会所吞噬。

4、《药》:

是以1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写成的。本篇采用了明暗双线结构。一条明线写华老栓为儿子治病买人血馒头;一条暗线写夏瑜的革命活动和牺牲。全篇写一个革命者牺牲事件的反面,通过一群不觉悟的人的印象及其反映,来反射出革命者的惨烈。其坟上的花圈则暗示:他的同志们仍在坚持斗争。小说末尾以坟头比喻阔人祝寿的馒头, ……此处隐藏1331个字……悲惨的人生,同时也看到了造成这悲惨人生背后那黑暗的社会,我开始慢慢懂得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弃医从文,能够治好国民的皮肉之伤是完全不足够的,只有填满了那内心的空白,人们才会觉醒,才会懂得拿起武器反抗那扭曲的黑暗。

可以使人欢,可以使人忧,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

与家人团聚必然是欢,妻离子散可以使忧,但是我觉得用“苦”或者是“悲”字来形容就更加好了。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造就了这样凄凉的文章理所当然,祥林嫂的惨死街头,孔乙己的悲惨,外加国民的愚昧无知,营造了这样凄凉的氛围,从而产生了《呐喊》。

有时,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我也想呐喊,将这种不满发泄出来,写到书本中,但是这毕竟只是内心的暗示。有人说,时间可以使人忘却那内心的伤痛,开始的强烈感觉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变得淡了,最后淡的让你已经忘却了曾经有过这样的伤痛。然而,我觉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样的感觉就如同鲁迅先生书中说描述的那样“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忧,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完全忘却。”回忆就是这么强烈,因为内心深处的强烈呼唤,所以造就了今日的呐喊。

今日的呐喊与昨日的《呐喊》唯一的区别就是,面对的人,所处的社会,表露的情感的不同,而这些不同并不能阻隔两者的联系,这便让我想到了一首诗《如果》,可是生命中并没有如果,有的只有无尽的呐喊与彷徨。

高考语文呐喊中心思想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高考语文呐喊的知识点[此文共242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